体育旅游和体育传媒成为体育产业创业的突破口
日期:2017-01-13 15:52 / 来源:体总网 / 浏览量:
优迈体育导读提醒: 自46号文件出台之后,体育产业已成为投资热门领域。然而怎么投资体育产业,就如同你在1999年问马云,阿里巴巴应该怎么发展一样,前景是美好的,但路还得一步一走。对于创业者
自46号文件出台之后,体育产业已成为投资热门领域。然而怎么投资体育产业,就如同你在1999年问马云,阿里巴巴应该怎么发展一样,前景是美好的,但路还得一步一走。对于创业者来说,体育产业真是,想说爱你并不容易。
2016年7月,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《体育产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(以下简称:“《规划》”),其中提出了总体目标,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,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。
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,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.0%。但这是一份纲领性文件,如何具体落地还需更多配套措施。
如《规划》中提到的八大重点行业(竞赛表演业、健身休闲业、场馆服务业、体育中介业、体育培训业、体育传媒业、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),乍一看亮点很多,但仔细研读则发现还需要具体的配套实施细则,否则没有实际操作意义。
中国体育产业潜力很大,被众多投资者看好,但要让投资者拿出真金白银,后续还需要各级政府在行动上要有一系列的组合拳做配合。
毕竟,投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,也就意味着体育产业中的创业公司必须能够赚钱,或者说能够打概念牌吸引更多投资,否则体育产业创业公司连天使轮融资都难拿到。
反过来看,国家将要重点发展的八大体育行业,留给想要进入体育产业的创业者机会并不大,这些行业除了体育用品业外,剩下的那些行业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体育领域改革,即使有改革红利,那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发展起来的。
体制“网住”体育高端资源
中国体育属于举国体制,运动员、教练员和场馆建设几乎都是在国家管控之下,这种体制的优点在于能够短时间内出成绩,拿金牌,缺点就是体育高端资源都在体制内,难以激发起市场活力。
《规划》中提到的重点发展的八大行业中,竞赛表演业、场馆服务业、体育中介业、体育培训业、体育彩票业基本都在体育管理部门管控下。
如,体育中介业中提到运动员经纪人,目前中国高端运动员基本都在体制内。
虽然一些优秀的运动员有经纪人,但毕竟是少数,还有大量的优秀运动员没有经纪人,哪怕是引进经纪人。但经纪人是要以运动员发展为目标,包括运动生涯和商业价值,这就会与一些现有规定冲突。
前一段时间,河南女排要求朱婷回国参加全运会,这是履行朱婷出国前所签合同中的条款。
如果是在市场经济下,经纪人会力主朱婷在合同中拒绝该条款而改为经济补偿,毕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与商业价值息息相关,为了延长运动生涯,经纪人会舍弃一部分利益,这在成熟的体育市场中很常见。
再说场馆服务业,中国的场馆管理基本都是在体育当局手中,如何运营还待释放改革红利。现在,一些顶级体育场馆只是短租,并未传出谁拿了几年的代理权或者共同开发权,由此可见,盘活这些场馆还需要进一步“松绑”。
体育培训业也是如此,优秀的教练员基本都在册,除非请“外教”,但成本又是创业者难以承受的。
体育彩票,更不用说了,一般创业者搞个小型投注站还行,至于网络销售权,那是想都不用想的。
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中的重中之重,赛事是其中最为核心的,但创业者要想涉足,也很难。
赛事引进难培育更难
“俱乐部是体育赛事一方面,但不是万达目标,因为俱乐部要盈利是很困难的;体育运动搞俱乐部,体育产业主要搞赛事,延伸出来的赛事的经济,赛事的商业、传媒等等,这才是体育产业最主要的方向。”这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看法。
引进国际成熟赛事对于体育公司来说是名利双收。虽然国际著名赛事也垂涎于中国市场,但其不会主动来谈,那样他们在谈判桌上就会处于劣势,肯定要坐等中国企业主动上门去谈,这样他们好能挑肥拣瘦,这无形中就已经设立了门槛。
NBA、德甲、英超、世界杯等是世界最为著名的赛事,也是商业化运作的典范。万达一定把引进赛事、创立万达自己的IP赛事作为主力。
对于其他的体育公司来说,这也是赚钱最快的门路,但这不仅需要雄厚的资本,还得要有大量的资源(包括政府资源和人脉等)。
万达能够玩得起,中小型创业公司就未必了。众多体育产业创业公司在引进国际赛事方面天生处于劣势,且很难改变,这个舞台的主角必定是万达等行业巨头的。
培育赛事,是一个耗时耗力的活,短时间难以见到效益。中国现在比较有名的赛事就是中超和CBA,但从运营等方面来说距离国际著名赛事差的很多。
对于创业公司而言,培育赛事比引进赛事更加难,引进赛事需要谈判,而培育赛事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而且还需要协调政府和各方面的关系。
培育赛事还有一关绕不过去,那就是需要高水平的运动员,没有高水平运动员的参与,赛事也就没有了看头。羽毛球推广得那么好,林丹和李宗伟之间的龙虎斗,功不可没。中国不缺高水平运动员,但中国高水平运动员大多在体制内。
群众基础薄弱潜力巨大
有人把中国现阶段的体育产业比喻成上世纪80年代的IT业,我认为很恰当,不同点就是现在的体育产业不缺投资。
美国体育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%,日本体育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%。据官方公布,中国体育人口的比重是30%,这说明中国体育产业群众基础较薄弱,但同时也意味着市场潜力巨大。
以足球为例,美国平均每4.6万人拥有一个标准足球场,要知道在美国,足球排在橄榄球、冰球和棒球之后,并非最热门的运动项目。日本平均3.8万人拥有一块标准足球场。而中国是多少呢?超过13万人拥有一块足球场。
体育经济学家鲍明晓认为,尽管这两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,但民众参与总量和质量都不是太高,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和方式上看,总数不大,运动方式多是停留在散步、跑步、广场舞等技能要求较低的运动项目。
在中国,体育消费还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,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的印象还停留在买衣服和运动鞋,最多也就是去游泳,其他的比较少。这就需要培养体育市场,如同当年“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一样”,现在体育产业也要从娃娃开始培养。
体育传媒和体育旅游是突破口
对于体育产业中的创业者来说,体育传媒和体育旅游是创业很好的突破口。
体育旅游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,这其中创业者大有文章可做。如作为区域体育休闲旅游的规划者,或者直接成为其中的投资者,抑或成为其中的中介服务商。这也是除了赛事之后,创业者能够直接切入的领域。
体育传媒业应该是创业门槛最低的。在现今自媒体时代,不用说是创业公司,即使是个人只要对于体育感兴趣都可以发表文章,从内容运营角度来说,这是成本最低的创业方式。
但如果只把传媒定位在内容运营上,那这个创业公司不能算是成功者,为何如此说?
传媒不仅是内容生产者,更应该是一个链接各种资源的平台,这些资源包括政府资源、专家资源和企业资源等。通过整合资源来寻求盈利,这才是体育传媒应该做的。
中国体育产业是一座待挖的金矿,但掘金也要量力而行,毕竟这个市场才起步,也就是初生阶段,连成长阶段还没到。我们需要给予中国体育产业健康成长壮大的时间。
责任编辑:YM
声明:本文部分图片、文字、视频等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烦请及时联系优迈体育协商处理;优迈体育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,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烦请及时联系优迈体育删除。